翻译狗 —— 媲美人工翻译的文档翻译平台
精选文章详情
文章详情
网站翻译 / 每周精选 / 正文

Nature

中文站 英文站

南极臭氧洞的发现

来源:Nature2019-10-29

Nature 2019-10-29

1985年,JoeFarmanBrianGardinerJonathanShanklin报告说,在哈雷和法拉第的南极站,平流层臭氧水平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大幅度下降。他们的数据表明,经过大约20年的稳定值后,在1970年代后期的春季南部,臭氧水平开始下降。到1984年,十月份哈雷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层厚度仅为前几十年的三分之二,这一现象被称为南极臭氧洞。Farman等。大胆地暗示了与人类使用称为氯氟烃(CFC)的化合物的联系,该化合物通常用于气雾罐和冷却装置(如冰箱)。他们的发现改变了大气科学和化学动力学的领域,并导致了环境政策的全球变化。

平流层臭氧层的稳定性已吸引了科学家,公众和决策者50多年的兴趣,因为该层保护地球表面的生命免受生物破坏性紫外线的伤害。潜在的称为氮氧化物的污染物可能消耗全球臭氧,这促使人们对航空对臭氧层的影响3进行了大量研究21974年的一项研究4表明,由氟氯化碳产生的一氧化氯(ClO)可能会消耗臭氧。到1980年代初,平流层模型的最佳预测表明,到二十一世纪末3,如果以当时的数量继续生产CFC,就有可能破坏仅约2-4%的臭氧层3。没有建议说极地的臭氧会特别敏感。

预期的耗竭量相对较小,并且在未来很遥远,但构成了严重威胁,包括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和生态破坏。因此,国际政策制定者得出结论,需要采取谨慎的臭氧保护战略,并于19853月签署了《联合国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它呼吁进行更多的臭氧研究,但没有关于减少氟氯化碳的法律约束性目标5

几个月后,法曼和他的同事发表了关于南极洲春季臭氧层损失三分之一的报告。该论文的优势在于作者仔细分析了变化的季节性特征,以及使用两种不同的工具检测到变化的事实。作者认为,南极洲冬季和春季的极冷温度使该地区对氟氯化碳中大气中产生的无机氯的生长特别敏感,尽管他们提出的化学机理不正确。这份单篇论文突然改变了全球数百名科学家和数十名外交官的职业。

当时,南极的大气化学是陆生的。需要在地面和飞机上进行测量,以了解氟氯化碳是否在产生臭氧孔方面起作用。科学家们充满活力并兴奋地挑战了这一挑战。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由翻译狗网站翻译功能翻译,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版权归原始网站所有。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需要浏览原文、下载参考文献等,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loading